

来源|华声晨报
作者|黄慧妮
编辑|李寒江
他在米粉行业不断深耕,助推“小米粉”做成“大产业”;他围绕地方产业特色,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运用,多次获得广西科学技术奖。他就是九三学社广西科技大学支社副主委、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程昊。
螺蛳粉“发烧友”
“我很喜欢吃柳州螺蛳粉,几乎每天都要吃一碗。”程昊说,21年前,他来到柳州学习和工作,身为山东人,原本以面食为主的他,没想到一次与柳州螺蛳粉“邂逅”,便沉迷于那热辣的香气,无法自拔。
而程昊从柳州螺蛳粉“发烧友”变成行业专家,始于2015年。
“当时柳州正在召开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确定了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理念。”这次大会让程昊印象深刻,他开始参与柳州螺蛳粉相关制作技术的研究。
一个品类要实现产业化和标准化,程昊认为就像炒菜,炒好一个菜容易,但是把大锅菜也炒得好吃,则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晃就是9年,如今已经发布的87项柳州螺蛳粉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其中有34项是程昊带队起草编写完成的。”柳州市螺蛳粉协会秘书长黄嘉鹏谈起程昊,十分敬佩。黄嘉鹏介绍,程昊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柳州螺蛳粉的全产业链,对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到经营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些标准的制定,不仅保证了柳州螺蛳粉的品质和安全,也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米粉玩出“新花样”
随着柳州螺蛳粉的爆火,不少人提出疑问,市场是否已经饱和?对此,程昊认为,柳州螺蛳粉依旧潜力无限。他不仅用行动给出了答案,还玩出了不少“新花样”。
葛根螺蛳粉、莲藕螺蛳粉……不少新奇的搭配出现在市场上,消费者“用嘴投票”,新品销量喜人。
程昊介绍,目前,依托广西柳州螺蛳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积极服务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开展柳州螺蛳粉相关产品的开发。他作为技术负责人,为企业开发了葛根螺蛳粉、莲藕螺蛳粉等系列功能性米粉产品,目前,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
满满成绩的背后,更多的是汗水和泪水。“2017年,我们团队着手做冲泡型米粉,反反复复尝试,不记得失败了多少次。”程昊解释说,此前,在学术界,干米粉条和半干米粉的研究是比较空白的,团队在没有前人经验也没有标准的情况下,一步步摸索走过来了。
据悉,程昊前期作为技术负责人,与企业联合开发的“低热量”系列产品,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推出的“万物皆可螺”系列产品39款,销售额突破1亿元。
看着柳州螺蛳粉的路越走越宽,程昊相信“小米粉”大有可为。
科技引领产业兴
围绕“一碗粉”,程昊持续发力,不断延伸米粉产业链,力争让“小米粉”发挥更大效用,真正做到以科技促产业发展、以科技引领产业振兴。
在柳江区,程昊作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了多个乡村振兴项目,如特色米粉厂房、生产线设计和建设,解决了140多名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并结合当地资源开发了葛根米粉、莲藕米粉、高粱米粉等系列特色产品,年产值2000多万元。
【原标题|从螺蛳粉“发烧友”变成行业专家——记九三学社广西科技大学支社副主委、广西柳州螺蛳粉技术标准委员会委员程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积极采取删除处理。邮箱:2228958325@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