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内容详情

守正与创新,传承“非遗”柑普茶香,她是广东江门市女青年罗碧盈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11-16 16:42作者:罗霈来源:江门日报

形象展.jpg


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4%2F0721%2Fe975fe69j00sgyzzf001vd200ga00lqg00ga00lq.jpg


来源|江门日报

记者|
罗   霈

责编|李寒江

罗碧盈,现任广东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罗沛贤柑普茶制作非遗项目的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获得了乡村工匠传统工艺专业技术员职称。她自7岁起开始制作柑普茶,毕业后就从事柑普茶的加工经营工作,至今已超过20年。

“分辨是不是正宗新会柑,看油包是不是凹凸分明,用灯照看皮通不通透。凑近闻,陈皮会有独特的纯香味道……这些都是做出高质量柑普茶的重要元素。”第一次见面并接受记者采访时,罗碧盈的样子有些怯生。但当问到柑普茶制作技艺方面的问题时,她褪去羞涩,尽显专业。

罗氏柑普茶始创于道光廿七年,创始人罗天池1805年出生于广东新会蓢底(今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良溪村),道光六年进士,被誉为“粤东四大家”之一。罗天池在云南任职期间,喜欢云南当地普洱茶,辞官后将普洱茶带回乡,最后,发明了柑普茶,并口授手动教乡人制作,这样柑普茶逐渐传开,流传至今。

作为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罗碧盈从出生起就接触柑普茶,四溢的茶香,可以说贯穿了她的整个童年。“小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摘柑、装茶,他们都知道我家就是做柑普茶的,同学也会喊我阿柑、柑普茶妹之类的。”罗碧盈笑着说。

毕业后,罗碧盈选择继承父母衣钵,正式加入柑普茶制作、销售的行列,希望在罗氏柑普茶制作这条道路上,传承好传统茶叶制作工艺,提高功底。为此,罗碧盈主动参加制茶技艺培训,不断吸收新知识,提高自己的制茶技艺;她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通过参与研讨会,分享自己的制茶心得和经验,重视个人技能的提升,推动传统柑普茶制茶技艺的发展和传播。

在罗碧盈看来,柑普茶制作这道“门”入门容易提升难,需要结合多年种植经验及辨别能力,才能做出更加纯正的柑普茶。“比如下雨天种出来的新会柑比较湿润,搭配的茶叶就要选择干一些的。两者的搭配不同,泡出来的柑普茶浓淡也会有所不同。柑普茶的制作,从种植、采摘,到搭配都是奥秘。”罗碧盈说。

柑普茶因具有润喉、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被更多人熟知。“越来越多人开始接触并尝试进入柑普茶制作领域。但由于制作工艺等方面原因,目前市面上柑普茶的质量参差不齐。”罗碧盈表示,为保证质量,多年来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罗碧盈也意识到,不能再只是被动地接受传承,需要主动去传播、去创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她选择在守正中创新,带头开拓电商线上销售渠道,形成电商、直播和实体店三结合的发展和传播模式。此外,罗碧盈还将传统工艺与市场相结合,从玫瑰花形态中获取灵感,将陈皮叠加起来,开创制作陈皮“玫瑰花”,推动产品销至全国各地,甚至港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区,带动罗氏柑普茶销售额提升超18%。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传承,罗氏柑普茶制作技艺于2015年5月26日被批准为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底入选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江门市27个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之一。为扩大罗氏柑普茶的影响,传承柑普茶技艺和文化,罗碧盈还经常组织开展“非遗文化走进校园”等活动,向学生普及柑普茶知识,展示柑普茶的工艺制作流程,同时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致力于将传统制茶技艺传承给更多的年轻人。

【原标题|罗碧盈:守正与创新,传承“非遗”柑普茶香】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品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积极采取删除处理。邮箱:2228958325@qq.com


ABUIABACGAAg6ZLIsQYo6rrBpgMwjAY4oAI.jpg